在广东中山发生了一起车辆剐蹭事故,部分虽然碰撞并不激烈,头盔头上但骑车人的成戴安全头盔破损严重,塑料外壳解体,片曝破裂的盔厂头盔碎片扎伤了骑车人的眼睛。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不过关,家用导致消费者受伤的回收事故频发。
3·15晚会选取了市场上热销的部分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检测:
一是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。测试人员将头盔佩戴在头模上,头盔头上拉升至1.6米的成戴高度进行释放,模拟骑乘人员摔倒时,片曝佩戴安全头盔的盔厂头部与地面碰撞接触的场景。一款红色头盔应声开裂,家用产生了一条20多厘米长的回收裂痕。记者采访发现,部分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,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。
二是耐穿透性能测试。测试人员将钢筋头拉升至1米的高度进行释放,模拟头盔遇到尖锐物体时,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能力。有8款头盔达不到新国标要求,有的几乎被劈成两半。
三是测试电动自行车的佩戴装置。模拟在发生事故时,头盔能否固定在佩戴者的头上进行持续保护。共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。
四是护目镜耐磨性测试。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,磨损后的镜片透光性明显降低,成像效果大打折扣。
原标题:3·15晚会丨 戴在头上的刀片?电动自行车头盔厂家偷工减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