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曹魏为何会被司马氏夺权 实力最强却没能坚持到最后

发布时间:2025-05-19 07:40:31

曹操用一生辛辛苦苦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国曹北方势力范围,随后他的被司儿子曹丕篡汉称帝,曹魏王朝建立。马氏这个王朝可以说是夺权最悲催的代表,因为曹魏皇帝们几乎个个短命,实力有自然死亡,最强最后也有政治原因。却没然后,国曹曹家基业就被司马氏用阴谋诡计给夺取,被司曹魏退出了历史舞台。马氏

魏明帝曹币残砻挥邢氲阶约夯嵩谌十多岁时就死掉,夺权所以他在后事的实力安排上本身就是缺乏周密性。他在当皇帝的最强最后时间内没有积极培养皇族子弟,没有帮助皇族子弟逐步剥夺军政大佬们的却没权力。直到快死之时,国曹却妄想通过一纸诏书,用所谓的辅政名单让皇族成员控制帝国主要军政大权,他也把他那一纸诏书想得太了不起了。
 

三国曹魏为何会被司马氏夺权 实力最强却没能坚持到最后


 

于是魏明帝最初拟定的辅政名单,自然而然的遭到了被否定的命运。对于这种结果,许多人充满了遗憾之情。因为在他们看来,假如这个辅政名单能变成现实,那司马家族就无法篡夺曹魏政权了。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约忘了一个事实,在皇族势力衰弱、豪门势力巨大的背景下,这份辅政名单如果变成现实,恐怕只是使皇族与豪门之间的矛盾提前激化罢了。

在这种背景下,魏明帝自然就得重新拟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辅政名单。这个辅政名单,必须得体现着皇族的利益,也得体现着各大豪门的利益。于是皇族只派出一个代表当辅政大臣,但因为他是代表着皇族的利益,所以他必须得当帝国首席执政官。在这种背景下,曹爽做为一个皇族的幸运儿遂一步登天了。

一方面出于政治的平衡术,所以皇帝需要再选一个辅政大臣牵制曹爽。另一方面因为曹爽并没有过人的才能、威望、资历,所以皇帝需要选一个辅政大臣协助曹爽工作。这个辅政大臣应该选谁呢?显然不能再从皇族中选取了;既然如此,那这个辅政大臣自然就只能是司马懿了。

因为帝国内再也没有一个人的资历、威望能与司马懿相提并论了;因为司马懿在13年前,就曾给魏明帝当过辅政大臣。但魏明帝对司马懿显然怀有一种无可去除的戒心。这绝不是因为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值得他怀疑。事实上,司马懿此前的所有行为,都也符合人臣的典范,换而言之他是帝国的栋梁,做事又完全循规蹈矩。

一切仅仅是因为,司马懿所代表的力量实在太大了。司马懿的兄弟子侄人数众多、影响巨大;仅从司马家族的影响来说,就足以让皇帝不敢放心任用。司马懿历任务军政要职,其人脉之深恐怕足可以深入到帝国任何一个角落。这种势力与影响,加上其家族的影响,更让皇帝一百个不放心了。

问题是,既然清一色的皇族成员辅政方案无法实施,那选一个军政元老辅政,不选择司马懿又能选谁呢?因为帝国现在实在没有一个人能与司马懿相提并论了。已知生命无多的魏明帝,显然已无力做更多的选择了。于是他只有接受了曹爽与司马懿辅政的名单。

面对这种难以更改的事实,魏明帝只有在临死前再演一场感人的大戏了。当司马懿来到他面前之时,病卧在床魏明帝对司马懿说:“我一直忍着这口气,就是想等你回来,现在你回来了,我终于可以放心了。”说完后魏明帝让自己儿子搂着司马懿的脖子说:“我把我儿子托付给你了。”

真是一场感人至深的大戏,但他显然只是一场感人至深的戏罢了。因为魏明帝最初根本没有打算把自己儿子托付给司马懿,更主要的是,后来魏明帝也是让才能、威望都很一般的曹爽位居司马懿之上了。不过这一切,我们实在并不应该去太计较;因为在政治场上,从古到今都是由各种或真或假的表演构成。

一个皇帝能这样对一个臣子,即使是在做戏,对臣子来说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荣誉。所以司马懿说了:“您小的时候,先皇也曾把您托负给了我;我从没有辜负过先皇的嘱托;现在您把自己儿子托付给我,我也绝不会让辜负您的嘱托。”然而他食言了。

司马懿于正始十年(249)年发动政变成功,司马家族从此控制了政权。曹芳于嘉平六年(254)年被司马懿之子司马师废掉,司马师改立曹髦为帝。曹髦被欺负得太厉害受不了,于甘露五年(260)年带着一队人马冲出宫去,直奔司马家,半路上就被人杀掉。接下来的魏元帝曹奂,在咸熙二年(265)年被迫将帝位禅让给了司马师的侄子司马炎。

曹魏亡于司马之手,一个重要原因是前两个皇帝太短命,魏文帝曹丕在位只有7年,魏明帝曹睿在位也才10年,曹芳登基的时候只有9岁,帝位自然就坐不稳了。曹丕如果能长寿,熬过诸葛亮,熬过孙权,由他统一天下也并非不可能。司马懿如果死得早一点,哪怕死在明帝前头,司马家族也成不了大气候。

曹魏皇帝为何都短命?原因之一,要怨曹操,他自己掌权掌得太久了,曹操可以说是比较长寿的人,他不走,下面的没法上来;等到他走了,曹丕上来,已经晚了,司马懿的翅膀早硬了,曹丕没有办法,很快就死掉了;接下来的几位皇帝也都没能摆脱司马集团的控制,因此比较短命。至于短命的其他原因,可能有家族遗传病史,不过这种猜测无从考据。

魏晋两朝,家族的势力非常强劲,往往皇权都奈何不得,皇帝也要依靠大家族的势力才能稳固政权,这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生态,搞不懂这个政治生态,三国两晋包括南朝的历史都是读不懂的。司马家族能控制曹魏政权,就说明了家族的强势和皇权的弱势。同其他历史时期的皇帝比,魏晋的皇帝是当得最窝囊、也最不好当的。

此外,人才的严重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曹操在位时,很注意招贤纳士,文臣武将蜂拥而至,且多为心腹。到了曹丕、曹曹笔贝,他们则更看重曹氏家族的将才,没有及时发掘外姓的能臣,人才变得比较匮乏,军事指挥上几乎完全依赖司马懿,甚至出现了出兵打仗全靠司马懿一人支撑的尴尬局面。

魏国的将才或者说是人才虽然不少,但称之为曹氏的心腹却很少,他们绝大多数都站在司马氏这一边,唯司马氏之命是从。后来的邓艾、钟会,则是司马懿父子发掘的杰出军事人才。人才由谁推荐提携,必然心向之,魏国在人才方面已经被司马氏垄断了。

再就是特殊的位置。魏国地处广袤的中原,人口密集,经济强盛,是每一个有野心的人物都垂涎已久、望眼欲穿的地方。而中原,历来被看作是正统。可以说,谁占领了中原,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霸主。因此,中原成了有野心的人最想得到的地方,其他的弱国、小国都虎视眈眈,一有机会就发起战争。

网友评论(0)
暂时还没有人回复哦,抢沙发喽...
我想说两句(您的回复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!)

您可能关注的热点新闻

喜欢黑骡子网,那就猛击分享吧!